2023年以来,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、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,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抓、上一线,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岗位、落实到人头、贯通到各个环节,开展“全过程、全要素、全覆盖”的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,实现了学校实验室安全“零事故”的目标。为平安护航亚运及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。
一、整体情况分析
根据年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计划安排,学校分别于上半年4月、下半年11月期间,面向全校24家学院(部)、研究院(所)所辖实验场所组织开展了实验室安全全面检查工作。
总体而言,两次实验室安全检查过程中均未发现较大安全隐患问题。各单位的安全台账资料较为齐全完善,上半年全面检查中共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42项,涉安全隐患实验室108间,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率98%。下半年安全检查中,共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17项,涉安全隐患实验室91间,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率95%。对比两次检查结果,下半年检查所发现安全隐患数量同比上半年下降17.6%,安全状况得到一定改善提升。其中,人文社科类实验场所整体安全稳定情况良好,理工科类实验场所安全隐患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。
二、存在主要问题
1.安全警示标识、试剂和危废等各类标签标识配备不足。
2.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存储及使用规范未能严格落实。
3.危险性较大气瓶安防设施配备不齐全。
4.危险性较大仪器设备准入培训落实不到位,操作规程未上墙,安防设施及个体防护装备配备不全。
5.消防设备设施配备、用水用电不规范,实验场所空间布局不合理。
三、下阶段工作要求
1.牢固树立“隐患不排查、问题不整改就是事故”的理念。针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隐患,请各单位高度重视,压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,在寒假前实验室安全月度自查中,对照共性、多发安全隐患问题,逐间实验室开展排查,全面巩固安全检查成效,确保实现安全隐患检查整改闭环管理。
2.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。常规实验须做到“五个严禁”,危险性较大实验须做到“四个必须”,过夜实验须做到“三个保障”,不断强化对实验过程安全的监督管理。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健全学院内部实验室安全责任制,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、每一间实验室、每一个岗位、每一个人。
3.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守牢危险化学品安全底线。危化品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,其不仅包括易制毒、易制爆等管制类危化品,同样涉及各类易燃易爆有毒试剂、气体等一般危化品,各单位、各实验室须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,进一步提升师生危化品安全意识,确保危化品储存及使用规范、安全。
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
2024年1月2日